該研究作者、蘇黎世大學醫院免疫科研究人員波伊曼表示:“我們希望能夠盡早發現并確認,哪些人有長期新冠后遺癥的風險。”長期新冠所知不多,目前也無標準定義、診斷和療法,自新冠疫情開始后,全球醫生和研究人員都為此頭痛。目前全球出現長期新冠癥狀的病患數目不明,但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新冠病患的新冠癥狀可能持續至少一個月。長期新冠癥狀的研究人員唐斯認為,這項研究頗有前景,現在沒有任何檢測、影像檢查可以用來診斷長期新冠癥狀,“這份研究幫我們指出研究方向”。波伊曼從2020年年初爆發首波疫情后便展開研究,他的團隊追蹤病患,從感染后急性階段到之后六個月和一年的情況。波伊曼指出,他比較逾500名新冠病患,有些人出現長期新冠癥狀,其他人的癥狀則痊癒,而后發現一些關鍵差異。
最顯著之處在于出現長期新冠癥狀病患的免疫系統,最初遇到新冠病毒的反應;在波伊曼的研究中,這些病患的IgM和IgG3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。這些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抗體,在健康免疫系統中,這兩種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會在出現感染后增加。波伊曼表示,這兩種抗體含量再加上中年、氣喘史等變因,對長期新冠癥狀有75%的預測效度。長期新冠癥狀研究學者賽格爾表示,若這項研究經過大規模研究證實,便能分配后新冠診所的資源給最需要的病患。不過這項研究的病患感染期是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,當時Omicron尚未流行,因此不清楚此研究是否適用于Omicron;另外研究中許多病患在疫苗普及前確診,因此此研究也未考慮病患的接種情況。